资讯

中国铝业党委书记、总经理何文建:遵循底层逻辑,携手共谱新篇

|
2025年04月02日 08:43:07
|
19050 浏览
|
必须深刻把握铝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3月26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暨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九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同期举办了第四届企业家论坛。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何文建以《遵循底层逻辑携手共谱新篇》为题作主旨报告,为推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全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开阔了视野。


  遵循底层逻辑携手共谱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指导下,在全体从业者的拼搏奋斗下,我国铝工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产业链的集团化企业,感受尤为深刻:这是一个向新向上的时代,我们赶上了铝产业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这是一个深彻变革的时代,我们面对着铝产业深度重构的挑战;这是一个创新创造的时代,我们当下的抉择与行动将重塑铝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价值坐标;这是一个考验韬略的时代,我们谋划的战略蓝图将引领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航向。


  必须充分认识铝产业实现的重大突破


  新时代以来,我国铝产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取得三大突破性成果。


  一是产业规模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氧化铝、电解铝产量、消费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具有完整先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家。现在,看全球铝产业,首先要看中国的产能;看全球铝市场,首先要看中国消费;看全球铝布局,首先要看中国投资。中国铝工业的国际地位举足轻重。


  二是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我国铝产业设备大型化节能降耗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以160万吨氧化铝生产线、600千安大型铝电解槽为代表的自主技术全球领先,电解铝单位能耗全球最低,再生铝产量突破1000万吨,赤泥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利用率世界领先,高纯超高纯基新材料全面突破,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等关键材料保供能力不断提高。紧跟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传统产线向数字化快速迭代升级,有色行业人工智能坤安大模型研发成功,引领了全球铝产业发展。


  三是行业效益稳步增长。得益于国家市场化法治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电解铝形成了产能“天花板”,这是铝行业效益不断创新高的基础;得益于持续的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加快了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全行业、全周期保持健康平稳运行;得益于国际国内双循环同时发力,铝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全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


  必须深刻把握铝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新时代十多年来,我国铝产业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创造出了世界瞩目的产业奇迹。奇迹的背后蕴藏着铝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一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提供了舞台。强国建设和复兴伟业给铝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成长机会。新型工业化进程为铝产业开辟了万亿元级的市场空间。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了基础。落实新发展理念,重塑了电解铝行业新发展格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全球铝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是技术革命催生了发展动能。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铝工业深度融合,推动行业向智能制造转型,顺应潮流、勇立潮头的铝企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时期。


  必须高度关注铝产业面临的严峻考验


  当前,我国铝产业发展新格局来之不易,作为市场主体,更需要清醒认识并倍加珍惜,特别是对当前行业内出现的新变化、新挑战,需要从历史的维度和战略的高度加以关注。


  一是要关注资源领域的无序竞争。当前,国内铝土矿静态保障年限不足7年,且矿石品类持续下降,走向海外获取资源是大事,铝土矿对外依存度升高是常态,但是国内企业在个别国家一哄而上,必然抬高价格,加速全行业利润向资源端转移,值得大家深思和警惕。失去主动只能为人左右。2024年,我国进口铝土矿1.6亿吨,创历史新高,其中单一国家占比70%,对外依存度继续攀升,来源地高度集中,风险系数陡然加大。国内很大一部分氧化铝产能面临断供风险,资源“饭碗”将受到巨大的威胁。


  二是要关注盲目扩张,造成极度内卷,避免供需失衡,损害行业健康发展。从氧化铝来看,目前,全国建成产能超1亿吨,在建产能近1500万吨,已建产能4500万吨;中资企业在海外在建已建的产能已超过1200万吨。近期,氧化铝价格大涨大跌,被戏称为“妖氧化铝”,对行业健康伤害极大。从电解铝来看,中资企业海外建厂的热情高涨,这使得国内产能“天花板”效应可能会受到影响,“国内不破国外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三是要关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内在关系,避免创新链短板制约产业链的升级。据报道,国外企业在惰性阳极、垂直电极电解槽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前瞻性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方面走在了国内企业的前列。国内铝产业也在进步,但大多属于原有技术的优化改进,仍然缺乏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成果供给不足,短板明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铝工业发展即将踏上新的征程,面对取得的成绩和突破,面对制约发展的要素短板,希望大家一道遵循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继续携手奋斗,谱写中国铝工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