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某衣柜企业经销商跑路事件,引起了家居行业的一波震荡。“跑路事件”表面上看来是个案,折射的其实是一个行业论题——经销商存活率。对于一个店面来说,不论是上述案例的资金链断裂,还是经营不善等原因,都能导致陷入危机。目前,在高速扩张的铝门窗行业,尽管行情正好,但并不代表能长时间延续发展势头。招商需求旺盛的铝门窗企业如何提高经销商的存活率,打造健康的市场,还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一、提高市场准备门槛
首先是要提高准入门槛。目前,对于经销商招募,铝门窗企业间逐渐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宁招一个优质的,也不随便招十个”,这说明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经销商质量的重要性。提高进驻品牌的门槛,通过考察其战略眼光、经营思路等来鉴别合作伙伴质量,既能提高经销商的存活可能,又能降低如本例中的经销商跑路等现象,保证区域市场的良性发展,不致出现“失一店而失全区”的情况。
其次要加强经销商的经营能力建设。招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不仅是企业盈利,也要保证经销商能赚钱。如企业在渠道布局完成后,还应加强对经销商的经营能力培训。目前一些家具品牌中,普遍建立内部的“商学院”,定期对经销商开展培训,旨在为经销商提供系统、实战的盈利解决方案,这种方式实效如何,还有待检验。
二、企业应加强经销商监管
企业与经销商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相互依存,兴衰共担。但同时,为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保证双方事业的良性发展,企业应采取足够的措施,对经销商进行有效监管。在此次“跑路事件”中,虽然企业方声明是由于经销商个人原因导致的,但是好莱客公司也要因其监管不力而对消费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而“监管不力”在整个铝门窗行业来说,这并非个案。
那么企业要如何加强对经销商的监管?关键还是要在销售渠道上下功夫。目前,整体铝门窗企业建立销售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域经销商。如好莱客曾在2014年作出三年规划,计划到2017年每年争取新增经销商不少于100家,新增门店不少于120家。这种过分依赖经销商的模式使得企业在监管问题上,显得“鞭长莫及”。因此,企业需要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如选择家居卖场这一渠道,让专卖店进入家居卖场,可以借助卖场的统一监管来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既能预防经销商跑路的情况,又能分担自身风险。
三、危机公关能力亟待提高
任何品牌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难免遇到诸如“经销商跑路”这样影响自身形象的问题。如何及时、有效地挽回自家“颜面”,甚至化危为机成为现代企业必须要修习的功课。
纵观好莱客的两次经销商跑路事件,企业在应对媒体与消费者时,显示出了危机公关能力的不足。如两次事件发生后,企业在面对消费者的维权时,并没有积极站在消费者立场上做出处理措施;在媒体对其进行沟通调查时,没有专门的部门来应对此事,且最后给出的答复除了诸如“跑路事件与公司无关”、“不太清楚”、“经销商个人原因”外,并无更具体、令人信服的理由。这样难以令消费者满意的处理方式,对于品牌形象的伤害不言而喻。
在一个行业内,任何一个异常现象的出现都并非偶然。企业若能高瞻远瞩,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以此为警示并发力完善之,便能未雨绸缪,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对于此次的经销商跑路事件,虽未引发行业恐慌,铝门窗企业也须引以为戒,自我修正,才能增强自身“抵抗力”,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