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绿色建材行业亟待突破的四大产业课题

|
2016年03月01日 15:15:54
|
34916 浏览
|
翻阅我国绿色建材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建材行业绿色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绿色建材研究开发的步伐逐步加快,绿色建材正走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
??翻阅我国绿色建材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建材行业绿色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绿色建材研究开发的步伐逐步加快,绿色建材正走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

??然而,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绿色建材仍如襁褓婴儿,虽可见其成长的速度,亦可见其稚嫩和羸弱。

??比如,绿色建材的发展,尚停留在行业内绿色转型的层面上,产业结合程度弱;绿色建材认证缺少细化标准的支撑;新型绿色建材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导致成本提高,市场推广步履维艰;大众的绿色意识尚未得到普及,同时,在金融、法务、专利等方面缺少支持;一系列问题如层层云雾笼罩在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上空。

??作为绿色建材所有的推动和实践者,应从付出的每一份代价里、缴纳的每一笔“学费”中,得以警醒和启发。只有冲云破雾的决心和行动,才有哺育婴儿茁壮成长的希望。

??有了系统便捷的方法才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不止一位行业人士表示,三年来,绿色建材表面看上去的确一片红火,似乎人人都激情四溢地说着,大张旗鼓地干着,但总觉得缺少一些东西,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看似成绩很多,却少有突出。

??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绿色建材的发展,尚缺乏系统的、易于推广的方式方法,因而总有些力不从心、事倍功半。

??绿色建材产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繁杂的产业,甚至已经超越了产业的概念,从而衍生出一种跨产业跨领域的全新的产业形态。

??因此,发展绿色建材,倘若没有系统的方式方法、统筹作战方式,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园区之间、园区与园区之间各自为营、分兵作战,将会带来难以想象的阻隔。

??首先,传统建材行业之所以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状,原因之一便是因为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方法,企业之间各自为战。绿色建材行业如果依旧走这条老路,可能朝阳未见,已至黄昏,行业还未得到长足发展便会出现已经产能过剩的情况。

??其次,对新兴产业而言,当前还存在市场、技术、设备和政策等种种不确定因素,倘若没有榜样的力量、没有可以推广借鉴的模式、没有经验的积累,新兴产业的发展,就如同没有智慧的大脑、健全的肢体和新鲜的血液,无法茁壮成长,甚至过早夭折。

??因此,现阶段,冲云破雾的第一要务,就是必须多策并用、多措并举,按照不同产业绿色化发展的特点和现状,果断采取不同的方法和举措,尽快从事倍功半扭转为事半功倍。

??比如,传统建材行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发展模式、庞大的产业规模,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区域都似参天巨人。“巨人转身”无论意识还是行动,其艰难和沉重的程度都超乎想象。因此,其绿色化转型更适合于采取以点带面、试点先行的方式。

??水泥错峰生产就是一个以点带面的范例。通过东北等区域的先行试点,试行当年便取得成功,并迅速形成了一整套能够有效推广、借鉴和复制的模式与经验,使相关管理部门和区域协会,逐步探索出在北方冬季采暖地区建立水泥错峰生产长效机制的局面。

??最近,面对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采取果断措施化解产能过剩成为水泥行业的当务之急,相关政府部门经调研、探讨和研究,正在制定以产能过剩严重的东北区域为试点区域,试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和举措,形成完整模式和经验,向全国各个区域推广。

??新兴建材行业与传统建材行业相比,更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用斑斓的色彩去描绘。

??目前,绿色新材料行业总体的局面是,行业小、企业散,缺失龙头企业和领军榜样,因为缺少榜样的带头和引领作用,正如一幅灰色的画,没有点睛的亮点,也就缺失了灵魂和活力。

??因此,树立典范、打造龙头、营造气势,是新型建材行业首先要做起来的事情。如果能够通过推荐、评选、传播等方式在行业内树立典型,培养行业领军企业,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比如循环经济行业,当前正处于培育阶段,企业刚有了技术,但是没有推广能力和经验,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企业实行税收、用电等财政优惠政策。培育行业龙头企业,需要为企业量身定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另外,对于一些绿色建材产品的使用,政府部门能否结合绿色建筑创建一批示范项目,依托各类建筑节能项目和亮点工程,组织实施好重大应用示范推广。在医院、学校等大型公共设施上,强制性规定使用绿色建材。

??当然,推进绿色建材行业发展的措施远不止这些,更多措施还需要行业内人士群策群力。

??标准不只“大而全”更要“细而专”

??随着绿色建材行业发展壮大,绿色建材相关标准与评价标识体系的建设,便成为行业内人士率先关注的焦点。

??三年前,刚刚诞生的绿色建材,随即遇到标准的混乱、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各个机构、各个区域都在颁发所谓的绿色标准和评价标识,并且对参评企业有这样那样的限制和要求,导致绿色标准和产品标识鱼龙混杂,建材企业无所适从,疲于应付。

??三年来,绿色建材的标准制定和出台的频率,可谓一年高过一年,足见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对绿色建材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015年,住建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从国家层面,对绿色建材的标准和评价体系的规范,起到了一定作用。其中,对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的组织管理、专家委员会、评价机构申请与发布、标识申请等方面均做出明确的阐述并制定规则,尤其在监督管理方面打出了一记重拳。

??但是,有了国家层面的标准,就万事大吉,步入“全绿”时代了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标准发布并不意味着真正落地。

??正如一家行业内企业负责人所说:“总体的标准是有了,但是具体使用时很多更为细化的指标仍然不清晰,难以量化衡量,并没有一目了然的能耗等指标参数。”

??此外,相关的评价认证机构对于产品的认证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从而给一些乱颁绿色认证的机构钻了空子,导致行业标准乱象丛生,“伪绿色”产品依然大行其道,消费者对绿色环保建材产品的认知,也如“镜中花,水中月”,难于分辨。

??当前,由于我国建材行业门类众多,现在常用的新型绿色建材就有50多类、几千个品种,每一个品种由于生产工艺和所用的原材料不同,其标准的条例、数据与内涵,也存在很大区别。

??可见,绿色建材的标准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时期的评价标准也要与时俱进。

??因此,制订大而全的绿色建材行业标准,并非一劳永逸,将笼统的标准逐步细化到每个领域、每个分支;注重生产和使用环节联动;进一步促进标准真正实现落地;促进绿色建材产品进入建筑市场,被大众了解并选择才是王道。

??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加快修订不利于绿色产品推广的既有落后标准和老式规范条例,以先进的、细化的标准和公平公正的规范条例,激励绿色建材各方面的进步、加快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打破束身的藩篱走产业融合之路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环节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或新业态的动态发展过程。

??而对绿色建材行业而言,绿色建材的产业融合之路,最首要的便是与绿色建筑之间的融合。

??所有的绿色建材产品最终都要应用于绿色建筑之中。所以想要推广和应用绿色建材必须通过产业融合,以材料集合的方式使材料性能转化为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功能。

??目前,在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上,我国建材工业还显得举步维艰。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融合做得还不到位,建材与建筑还没有齐心合力、携手发展。

??比如,我国在大力发展住宅产业化,而住宅产业化的前提是提高绿色建材部品化的认知和推广。目前,能够满足绿色建筑功能要求的绿色建筑部品发展仍然十分缓慢。

??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建筑工业化程度低,在现行建筑管理体制下,一些符合绿色建筑发展要求的建材产品的市场推广难度大;二是建材行业主动深入建筑业的意识不强,缺乏产品设计能力支撑绿色建筑部品的发展。

??因此,加快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实现绿色建材部品化,必须通过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环保部等多部门联动,协同促进相关联产业的融合之路。

??与此同时,建材产业需要“放下架子”,主动融入建筑业的发展理念,通过融合创新,掌握全产业链知识和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并形成关键材料或产品制造能力。

??随着新城镇化建设的全面开展,发展绿色建材产业离不开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地方绿色建材产业园区日益成为推进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这其中,江苏省宿迁市便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榜样。

??三年来,宿迁市通过建立绿色建材产业园,集聚各类产业资源,最终建成了以绿色建材、内外墙装饰一体化材料、内外墙保温材料等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带动了江苏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绿色建材的发展。

??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的产业融合之路上,产业园区的建设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通过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布局建设若干个综合性或专业性绿色建材产业基地或园区,可以极大加速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结合的进程。

??绿色建材的发展必须要走产业融合之路,推动建筑、建材产业融合,打通全产业链、突破产业边界,促进建筑、建材联动,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普及大众绿色意识 加强舆论宣传导向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和品质有了新的需求,最主要体现在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不断提高,对绿色建材的认知和使用比例不断提高。

??虽然有了意识,但由于缺少有效传播和正确引导,公众对绿色产品,尤其是绿色建材产品的认知还存在很多误区,社会普及率较国际还有明显差距,严重制约我国绿色建材的全面发展。

??在欧美国家,半数以上的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会考虑产品的“绿色程度”,并愿意为之多支付30%~100%的费用。而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研究表明,中国目前有53.8%的消费者有意愿购买绿色产品,仅有三成居民认知并欢迎绿色建材。

??从宏观上讲,国人对绿色环保的认知度,更多集中在自己家里的产品上,如家居产品等,但是对更社会性层面的环保认知,比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建筑物整体节能效果等,则缺乏基本的绿色保护意识。

??比如,在建筑物的总体能耗中,外门窗玻璃的热损失是最主要的部分,中国玻璃行业在20年前已经研究出更节能环保的玻璃产品——Low-E玻璃。倘若在全国得以普及,门窗节能率会高出50%以上。但是,由于民众认知尚浅且价格较高,其社会普及率不足10%。

??再比如,传统陶瓷行业是众所周知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户,为了降低瓷砖在生产制造中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量,减少运输成本,降低建筑物的荷载,近些年,轻薄陶瓷日益成为全球陶瓷业的发展主流。在欧美国家的普及率几年内迅速上升至70%以上,但在国内市场上却受到传统思想的阻碍,普及率不足1%。

??再观我国绿色建材在市场上的运用,由于其价格大多高于普通建材,所以多以高端消费者为主要客户,对普通百姓的绿色建材普及甚少关注,更多的消费者因价格和认知浅薄而选择放弃。

??因此,现阶段推进绿色建材的工作,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应打开各种传播渠道,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增强大众的健康环保意识、监督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强化公众绿色生产和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绿色建材与我们每个人乃至我们的后代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鼓起前行的勇气,从共识共鸣走向共担共行,勇于舍弃狭隘的利益,改变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模式,真正肩负起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绿色家园的历史重任。

??我们希望各级政府能够认真对待绿色建材这一世界发展趋势,出台完善的政策法规支持行业发展,积极引导企业走绿色化道路。我们期待看到绿色建材企业能够在国家的扶持下发挥更大的能量。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