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食材才能做出好的饭菜。没有好的材料,再好的厨师也没辙。有很多大厨,自己亲自过问食材的采购、从源头上把控食材的质量就是这个原因。材料来源没有问题,就成功了一半。装修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很难形成批量采购。而消费者在购买木门产品的时候则很担心购买过程中的“污染”。
一、门窗购买中的猫腻
经济实力不错且比较注重装修安全的业主,自己会到大型建材超市进行一站式采购。也有的装修公司本身就是一线建材品牌的代理商。尽管如此,管理上的漏洞无处不在。原因是装修公司一般奉行比较灵活自如的备料政策,一线工人或其他人员可以代购施工材料,然后凭票报帐即可。有的装修公司接到订单后甚至直接抽取一定的提成,然后把工程转包给装修师傅。这就给了采购人可乘之机,价格下不来、质量却下得快。最终利益受损的是装修公司与业主。
高端需求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广大的小区公寓型业主,大多去建材市场或街边小店购买建材的比较多。即使外包给装修公司,也是只包工不包料。装修公司对业主报价时,单价稍微高一点,报价报不进去,业主根本不接受。走低价路线,只有降低材料等级,以次充好。材料的来源良莠不齐。一般非品牌建材商店无不唯利是图,进料渠道毫无门坎可言,哪儿的单价低就进哪儿的货。
二、猫腻出现的主因
以门窗供货渠道为例,许多正规品牌的门窗销量今年以来出现严重滑坡的局面。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门窗工厂的投资门坎很低,有个一百平米左右的地方,车间、办公、仓储就全有了。所以,作坊化、个体化、游击化是今年门窗生产的主要形态,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扩大。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蚕食了正规工厂的市场空间。在单价仍然是主要选项的中低端市场,正规军团肯定干不过以个体户为主体的游击队。许多木门品牌仅门窗这一项,今年一年里至少丧失了20%左右的市场份额,影响很大。
更主要的,门窗的质量大幅下滑。到专业展会上看一看,不难发现现在的参展门窗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大家都在强调品位、花色、造型的新奇与独特,很少有人过问材料。小作坊主们过度引导消费者片面追求新奇与变化,大幅降低材料的质量。
同时,在现有供货与监管体制下,高价格不一定可以买来高品质。建材经销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惜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装修公司唯有找到材料生产工厂、从出厂路径开始控制。但工厂不可能绕开自己的销售渠道而针对一个装修公司去进行销售。即使工厂卖给装修公司,也需要一定的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