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美国总统特朗普2日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市场担忧情绪再次高涨。回顾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的“关税大棒”挥向全球,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升级。针对于“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原因,大家众说纷纭。美国官方解释的原因是为了边境安全、毒品(芬太尼)和制造业回归等问题,但很多人认为这个很可能跟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有关。
阿拉丁(ALD)整理近4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贸易差额发现,美国凭一己之力撑起了贸易逆差的大旗。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甲方。纵观历史,美国从1980年开始,贸易逆差就在持续不断地扩大,这个现象在全球所有国家中是绝无仅有。
图1 近4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贸易差额(亿美元)
数据来源:iFinD
贸易逆差很直观,就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我们思考:美国总进口额太多,因为他国的商品价格低吗?是故意吸引美国的商家或者消费者进口他们的商品吗?美国总出口额太少,是因为美国的制造业竞争力不足、成本过高吗?到底是什么导致美国贸易逆差持续不断攀升呢?百家争鸣,众说纷纭。
第一,有些观点认为是经济体的储蓄率不足导致的。那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储蓄率”。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贸易差额(净出口)=总储蓄-总投资。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储蓄和投资的定义跟个人的储蓄和投资的定义不同,经济学定义的总储蓄是可支配总收入减去最终消费后的余额,比如你今年一共赚10万,消费6万,那总储蓄就是4万(这4万,不管是存银行,还是买股票、债券,它都是“储蓄”,而不是“投资”);而总投资是指那些能够真实带动生产力的投资,官方释义为:用于资本资产增加和更新的支出,即用于机器、设备、存货和住房(包括厂房)购买的支出。
我们假设,当一个国家完全封闭的时候,没有贸易逆差的时候,它的总储蓄就等于它的总投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学者说美国贸易逆差,是因为储蓄率不足。这个让你听起来感觉不明觉厉的因果关系,其实就是个公式推导。但是,为什么美国的储蓄率不足呢?有些学者认为,储蓄低就意味着可能消费太高,就是因为美国人太爱消费且国内已经无法满足庞大的国内消费需求,只能进口,这就导致了如此大的贸易逆差,看上去的确有点道理。
第二,还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持续不断地贸易逆差源于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美国国债已突破36万亿美元,美国财政开支的四分之一,都要拿去还债。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最新数据显示,2025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达1.865万亿美元。而美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到5万亿美元!所以特朗普上台后的第一大任务,就是想办法“开源节流”,比如,裁员、美乌矿产协议,其实根本目的都是想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减轻财政压力。但问题在于,这些相比巨额国债,仍然是杯水车薪。所以特朗普想用“关税”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最合适的领域就是汽车。2024年,美国进口的汽车产品价值约4710亿美元,其中包括价值2140亿美元的汽车,价值1920亿美元的零部件以及价值650亿美元的卡车、巴士等特殊用途车辆。(阿拉丁(ALD)通过查找相关数据发现,2024年中国对美国的汽车出口量为11.6万辆,仅占美国总销量的0.4%,占中国出口总量的1.8%。更值得注意的是这11.6万辆中国汽车中,真正的中国品牌汽车并不多,很多都是美国车企在中国生产,然后又卖到美国,比如林肯航海家。所以,这次加征的汽车关税,对中国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我们不必过多担心。)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听起来确实也都有它的道理,但阿拉丁(ALD)认为,以上这些并不是让美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以上的分析框架还缺少一个关键变量——汇率!分析贸易问题,必然要分析“汇率”。汇率相当于是不同国家内部价格坐标体系的一个转换关系。汇率的官方释义为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
我们假设美元贬值50%且所有商品标价都不变,那对于手上持有非美元的人来说,所有美国的商品都相当于半价大甩卖(苹果手机、英伟达芯片全都半价),全球市场疯抢,那美国的贸易逆差是不是一夜之间就“消失”了?这个极端的例子直接反应出“汇率”对于贸易的影响。汇率升高,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就会导致更大的贸易逆差;反之,汇率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就会导致贸易顺差。
而“外币”神奇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一个“转换器”,它还是一个非常灵敏的“自动调节装置”。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存在持续性的贸易不平衡,汇率就会通过升值或者贬值去自动调节贸易水平。例如,中国贸易逆差的时候,进口增加,进口就要付美元,所以就会持续不断地买美元卖人民币,人民币就有贬值的压力,货币贬值就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这样逐渐地就能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而这时候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也就随之消失。
所以,如果在没有人为干预外汇市场的情况下,外汇就会像一只无形的手去调节一个国家的贸易水平维持在一个均衡的状态,再回想上文提到的因素,比如美国人的消费、政府赤字,短期内也许能解释美国贸易逆差的原因,但长期来看,理论上市场它会自动调节使美元贬值,逐渐纠正美国贸易的不平衡。但事实是,美国已经持续近半个世纪的贸易逆差,那为什么在美国,汇率的自动调节机制失灵了呢?阿拉丁(ALD)认为,这才是解释美国持续贸易逆差的真正原因。
首先,一个正常的猜测就是,是否有人为干预市场?扭曲了外汇的自动调节机制?比如,有很多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持贸易及经济的稳定就会与美元绑定,或者央行可能会非常积极的调控汇率,通过一系列人为手段抑制外汇自动调节的属性。最终,就会经常出现本币被高估,直接导致贸易逆差。据IMF数据统计,2000年初全球有大概1/4的货币被高估,官方价格高于市场货币价格近10%。
其次,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所以签订了《广场协议》。虽然《广场协议》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作用,但在1995年后,美国贸易逆差急转直上,他不是美国政府或央行抬高美元汇率所致。
所以阿拉丁(ALD)认为,外汇自动调控的不单单是一个国家的贸易平衡,而是整体对外的“资本流动”。也就是说,它不单单是销售商品、销售服务带来的资本流动,它还包括资本本身的流动。比如,跨境汇款、跨境投资。所以,美国在贸易端一直处于贸易逆差,但如果反观它的金融账户与资本账户就会发现,美国长期保持着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长期处于经常项目的逆差,金融和资本项目的顺差。所以说,美国的汇率调节机制并没有失灵,只不过大家平时听到的只是故事的另一半,图2才是故事的全貌。
图2 近20年美国三大账户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iFinD
那何为“三大账户”?一个国家对外会有三大账户:资本账户、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这三大账户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国家整体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下,最主要的就是“贸易”,除此之外还包含投资收入、股息、工资等。官方释义为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收益等初次收入。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则包含了所有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跨境流动。如,跨境直接投资、他国央行或金融机构购买美债。
对于大部分国家的国际收支来说,主要还是经常账户,也就是贸易的资本流动。但美国却与之不同,它的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流动非常频繁,资金灵活。对于美国来说,相比于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更占主导地位。所以,把这三个账户结合观察,对于美国来讲,整体的收支趋于平衡,只是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长期处于经常项目的逆差,金融和资本项目顺差,这样一个组合模式(理论上经常账户差额等于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差额与储备资产变动之和)。通俗的说,就是其他国家投资美元,美国用这些美元去其他国家进口。所以,美国半个世纪的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就是持续不断地资本流入,导致美元升值,从而导致了美国的贸易逆差。金融账户中有大量的资金从世界各地涌入,购买美国的国债等金融产品,然后美国的公司与政府有充足的资金投资与扩张,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受益匪浅。美国的贸易逆差并不是“钱被他国赚走”,更多的是因为美国的经常账户与金融、资本账户处于失衡状态而已。
所以阿拉丁(ALD)认为,如果美国对其他国家或对某些类别的商品实施贸易制裁,短期内可能确实会对贸易逆差有所缓解,但长期来看,理论上可能只是重构美国进口结构。比如,之前美国从加墨进口汽车,现在可能变成从韩国进口。只要美国的金融账户和资本账户保持持续流入,那贸易逆差就非常难缓解,并不是简简单单通过提高关税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且我们认为,在目前看来,加征多少关税,现在已经成为特郎普争夺的一个话语权,这种故事和叙事逻辑或将贯穿他的整个任期。
那为什么会有大量金融资金通过金融账户流向美国呢?除对美国经济存在预期外,阿拉丁(ALD)认为更关键的因素是美元是世界货币,全世界大部分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各国通过出口赚取的钱,很多最终又流回了美国。这样,美国就形成了持续不断地贸易顺差、经常账户逆差的“不平衡的平衡”。美联储曾发表过这样一则评论:当美国仅通过印钞或发行债券就能从世界市场购买商品时,它就注定会持续出现贸易逆差,以美元作为主要世界储备货币、以美国政府债券作为最受追捧的价值储存手段为基础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持续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上述评论也印证了我们前文的观点。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