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从“年青”向“长青”,细数东轻72载“银色”历程

|
2024年07月01日 18:05:44
|
12828 浏览
|


前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24年5月20日,被誉为“中国铝镁加工业的摇篮”的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轻)迎来了建厂72周年。东轻,作为中国铝镁加工业的先驱和领军企业,自成立以来,始终承载着国家工业发展的重任,承载着民族复兴的期望。值此建厂72周年之际,一同回顾东轻的光辉历程。


W020240617345288299031.jpg


孕育背景和宏伟蓝图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基础薄弱,铝加工业尤为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为了迅速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952年,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主持起草了《审查一个工厂初步设计议定书的报告》,根据当时苏联冶金工业部设计院提出的新中国第一个铝合金加工厂设计方案,年产铝合金1万吨。其中,铝板7000吨、各种型材1300吨、铝棒1100吨、铝管300吨、铝线300吨,产品主要供应国家重点领域。1952年2月9日,中央确定工厂为“一级保密厂”,名称为哈尔滨一○一厂即东轻前身,一○一厂一、二期工程项目,是苏联援建中国156项工程中的两项。从此,掀开了新中国铝加工史上崭新的一页,一○一厂与淄博氧化铝厂、抚顺铝厂组成了我国第一个制铝工业系统。


微信图片_20240618115218.jpg

建厂初期工人工作画面


建设历程和主要贡献


1952年5月20日,一○一厂建设指挥部办公楼和职工新村住宅的动工兴建,成为新中国第一个铝加工厂正式建厂的重要标志。


1954年4月10日,新中国第一个铝合金加工厂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1956年11月5日,一○一厂开工庆祝大会隆重召开,工厂正式开工生产,标志着新中国正式有了自己的铝镁合金加工工业。从此,哈尔滨一○一厂的名字传遍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1958年6月14日,一○一厂二期工程破土动工。


1966年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工厂年生产能力由2.6万吨增加到3.62万吨,成为可生产铝及铝合金板、带、箔、管棒型线、锻件、粉材的综合加工企业,是亚洲最大的铝镁合金加工企业。由于铝镁合金的比重轻,一○一厂也以“轻合金加工厂”而闻名于世。


从第一张铝板到第一个锻件大梁,从第一根特殊铝管到第一批特细铝镁粉的相继诞生和亮相,我国国家重点工程中几乎每一个标志性第一都使用了东轻铝材产品,从开工生产到2023年,一○一厂向国家提供了364万吨铝镁合金加工材,可供合金307种,产品规格达到23071个,满足了国家各行各业对铝镁合金材料的需求,被誉为“祖国的银色支柱”和“中国铝镁加工业的摇篮”。


微信图片_20240618115222.jpg

1984年,东轻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

微信图片_20240618115618.jpg

东轻荣获中国商飞2023年度优秀供应商银奖


三大规程和行业精英


一○一厂(现东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铝加工技术的空白,通过借鉴苏联技术,制订了工厂的各项技术和管理制度。随着国家建设的推进,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仅编写了《工艺技术规程》(红皮书)、《设备维护、检修规程》(蓝皮书)、《生产安全技术规程》(黑皮书)三大规程,还不断修订完善,以满足生产需要。同时,一○一厂还牵头制订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铝、镁合金加工材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提升了国家铝镁加工的自给自足能力。


工厂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攻克了超硬铝材、连铸连轧设备工艺、铝合金圆铸锭横向铸造等多项技术难关,为中国铝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一○一厂还成功试验了分流组合模挤压、建筑型材生产工艺等,为中国铝合金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几十年来,一○一厂始终将自己的经验、科技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介绍给了兄弟企业和其他铝加工厂,使中国的铝合金材料自给自足能力迅速提高。


东轻中厚板厂生产现场.jpg

东轻中厚板厂生产现场

微信图片_20240618120009.jpg

东轻中厚板厂24米辊底炉生产线

微信图片_20240618120014.jpg

东轻板带厂生产现场


支援三线和倾情奉献


20世纪60年代,为响应国家加强战备、改善工业布局的战略决策,一○一厂(现东轻)积极承担支援国家三线建设的重任。从1965年起,一○一厂分阶段、分批次地援建了包括一一二厂(今西南铝业集团)、一一三厂(今西北铝业)在内的多家铝加工厂和有色金属企业。这些支援不仅涉及人才、技术和设备的输出,还包括了铝加工技术、工艺规程和管理制度的全面传授。在援建过程中,一○一厂选派了包括中层干部、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在内的数百名员工,前往一一二厂和一一三厂参与建设。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缺乏资料和图纸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板材空气淬火炉等关键设备的制造和安装,为新建厂的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一二厂和一一三厂的建设历时数年,最终形成了强大的铝合金加工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国民经济所需材料的供给。一○一厂的支援不仅加快了新建厂的建设进度,也为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家支援三线建设上,一○一厂展示了共和国铝加工长子的风范,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数以千家的地方、民营铝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东轻的科技人员、技能人员纷纷走出厂门涌向这些企业,可以说,在中国的版图上,凡是有铝加工的地方就有东轻人忙碌的身影。


微信图片_20240618120027.jpgW020240617348951946516.jpg微信图片_20240618115749.jpg

东轻板带厂生产现场


东轻原厂长、董事长贾绍箕:作为共和国铝镁加工业的长子,开工生产以后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产业报国的历史重任,确立了“JG第一,品种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提出了“国家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的口号,充分发挥了“满足国家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的东轻精神。回顾东轻7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无论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始终把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和使命铭记于心,把上级主管部门寄予的期望与重托付之于行动,坚持以满足和保障国家需要为己任,满足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对铝镁合金加工材料的需要,创造了“出铝材,出人才,出经验”的辉煌历史,在中国铝镁加工业的光荣史册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愧为“中国铝加工业的摇篮”!


W020240617346816710881.jpg

(本文整理自中国有色金属报,作者系东轻原厂长、董事长贾绍箕)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