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铝行业汇聚了众多的民营企业。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的铝业相关企业约为2万多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这些民营铝企,一方面通过持续地创新发展,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带来了更多优质的铝产品,同时作为制造业企业的它们,也吸纳了近几十万就业人口,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和社会的繁荣稳定,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海外贸易壁垒的逐渐增高、国内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以及海外新兴铝产业国家的竞争,国内民营铝加工企业面临着内需不足、出口下滑等众多挑战,行业“内卷化”加剧,发展阻力增多,大企业衰退,中小企业倒闭、退出的情况时有发生。“四十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民营铝加工企业又该何去何从?抱着这样的疑问,本期《铝型材专刊》有幸采访到了Lw铝业加工技术中心主席王自焘,听听这位在铝加工行业倾注了一生心血的“老行尊”如何看待国内民营铝加工企业的当下与未来。
《铝型材专刊》:作为我国铝加工产业发展壮大的见证者、亲历者,您如何评价中国民营铝加工企业的贡献?
王自焘:纵观中国铝加工业发展,1950-1960年代,新中国工业起步大建设,北方哈尔滨国营101厂(现中铝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轻”)在轧制、挤压、锻压、制粉等铝加工领域全面整体起步;1980-1990年代,改革开放新经济在南方率先启动,珠三角1980
年代引进外资和港资,1990年代混合所有制铝加工企业、民营铝加工企业开始腾飞;2000年代后,国内铝加工产业在原铝、轧制、挤压、锻压、制粉等领域全面爆发,民营铝加工企业迎来全面大发展。
得益于国营企业留下的根基与积累,又受益于改革开放之后国外新科技、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有力助推,国内民营铝加工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并迅速实现了从沿海向内陆、从南到北、由东向西的强势扩张,形成了多个铝加工产业聚集地,助推我国成为全球产业链最完整、产能规模最大的铝加工大国。实现了铝材年产量从早期的几万吨,到现在的4000多万吨的惊人增长,可以说民营铝加工企业对中国铝加工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铝型材专刊》:对于国内铝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您是如何理解的?
王自焘:“大而不强”是目前国内铝加工产业特别是很多民营铝加工企业的显著特征。国内铝加工产业的“大”,首先是体现在“量”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建设,有力带动了门窗、幕墙产品的迅速增长。铝材是建筑材料之一,门窗幕墙到了建筑上才成为成品,而建筑的投入使用,又带动家电、家具、办公用具上铝材的应用。近年来虽然房地产增长的速度有所放缓,但是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工业铝材领域的持续增长,也补上了建筑铝材放缓的缺口,所以目前我国的铝材产能还是保持在一个很高的位置。
其次则是产业链之“大”,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发展,国内铝加工产业链从原料、主辅生产设备、原辅材料、商业模式等等都相应有参照,国内企业勤学习、勇创新,培育发展得很不错。
然后是市场之“大”,国内有庞大的地域和人口,内需消费潜力巨大,也有数十万较高水平的产业技术工人,有足够的的劳动力红利为“国际市场打工”,加上铝又有良好的再生利用性,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亮点显著,所以我认为国内铝加工产业的前景还是十分可观的。
但从政治经济学来看,社会经济发展不可能直线增长,会有起伏和螺旋发展,全球经济的发展情况都是如此。我们现在的铝加工行业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一些传统的优势逐渐成为历史过往,一些新的挑战接踵而至,造成了国内铝产业当下的现实困境。
《铝型材专刊》:那么民营铝加工企业如何才能够改变这种现状?
王自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关键是要“保大求强”。
保“大”,首先得在民需上着眼求发展,在内需上下功夫,深入地去开拓应用,取悦于国民,能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铝材广泛进入到民用领域,是从二战结束后开始的,由于战时各国战机大量使用铝材,带动了铝工业的发展,二战期间,全球铝产量达到400万吨,战后则跌落至不足200万吨。好在战后全球开始恢复大基建,为寻出路,铝产业应时应市开发出铝门窗,最初主要用于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之上,其后迅速进入到了民用建筑领域逐渐替代了钢制门窗和木质门窗。随着社会消费的进步,又逐步深入到办公、家电、交通等多个领域,直至今日,“铝”已经随处可见。
莫“弃大求强”,向中高端工业铝材方向升级转型是目前很多民营铝加工企业的重点方向。但一味地“弃大求强”只会适得其反。如航天航空用材虽然有“高”但欠“量”,而且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当下的民营铝加工企业来说,投入产出比太低。即使是如今中国高铁车辆用铝材,目前的年需量也不过10余万吨;再到现在火热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及托盘,加上车体轻量化铝材消费量,也尚不及建筑铝材领域铝材消费量的一半。
我们还得深入到材料应用,熟悉用户要求,持续开拓新的铝应用。社会发展,消费亦在变,铝材是材料,随市场其制品及产品创新的趋势也会变,尤其是在民用领域,更迭更明显。近些年,有各地一批民企和国企的中铝西南铝实业公司,他们在铝家居-铝家具上很下功夫,让铝材在生活方面走进百姓家。从室外庭院到室内阳台、客厅、卧室、厨卫……民营企业敏锐地市场嗅觉和灵活的机制在这个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目前铝家具市场已经有了起色,相信未来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材料既有自身的“长”,也有自身的“短”。各类材料之间也在激烈竞争,从事材料的民营企业,想要做“大”,就必须对此有清晰认识,扬长避短地去开拓新应用,才能保“大”。我们在进行铝材应用开拓时,既要看到铝之长,也要知晓铝之短,尤其物理性不是人为能改变的,如铝的熔点(660℃)比钢(1530℃)低,导电铝不及铜等等。如今,材料和工艺都在进步,材料上有复合材料,钢有更新迭代的高强钢,生产上有减少加工材需要连接问题的大型铸铝铸件整体压铸工艺及装备等等,开拓铝应用也必须要知晓其他材料及其的进步与发展动态。毕竟铝金属1886年才为人类认识和应用,铜、铁等金属应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百余年来铝都谁在扬长避短中取得发展,当下我们仍需继续用心再用心,深入再深入。
《铝型材专刊》:在这个过程之中,民营铝加工企业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王自焘:要相信有“大”才有“强”,才有“高、精、尖”。
首先肯定是绿色发展,在“碳中和”背景之下,“低碳”是各种材料发展的必由之路,铝产业不例外。目前我们的电解铝每吨耗电在13500kwh(度)左右,能源主要来源于传统的火电,“绿电铝”的比例还很小,所以上游的担子很重。下游的铝加工产业,如果能够采用“绿电铝”最好,但目前国内还没有足够多的“绿电铝”支撑,所以再生铝是眼下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做好再生铝的管理,提升再生铝熔铸的技术水平,对于民营铝加工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智能化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品质稳定、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当前国内民营铝加工企业的智能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此“强”必须来自铝加工产业链的协力协同发展。
人才是立业之本,不仅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更要创造留得住人才的条件和环境,这样才能够形成企业强大的团队实力,企业才有可能去持续创新,才有可能形成企业在行业里的特色,实现专精特新发展。
市场是企业之根,几十年过来,经验和教训让我们懂得中国铝加工产业之强要建立良好的竞争环境,市场大潮中成长起来的领跑者必须引导产业走向良性竞争,赢取消费者信赖与信任,做大市场,做强产业。目前国外市场的扩张还有难度,我们必须在原有基础上不懈努力,通过“品牌+优质+优价”,不断向全球市场迈进。
同时我们还要深刻认识与先进国家铝产业、铝企业之间的差距。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的发展很快、进步很大,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目前我们在生产效率、质量稳定、高端产品与全球领先的国家和企业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要不怎么能卡你脖子呢?以往我们可能更关注设备、产品等比较“直观”的差距,未来则必须更深入细微处寻找差距,才能够了解我们真正的不足在哪。
至于“高、精、尖”,显然是产业做“强”的至高目标,但不该是所有企业做“强”的立足点。美国铝业之所以前些年能够抛售其属下全部软合金生产企业,仅留下其硬合金生产企业,他有实力雄厚的研究院,能专注于“高韧、高强、高精度、高表面”铝材的研发、创新、转化,成为高附加值于应用。海德鲁兼并萨帕也类似。我们也有自己的研究院、国企有、民企业也有,大家各有侧重,找到适合自己定位和路线,同时为做大做强中国铝加工产业努力就好。
《铝型材专刊》:在您看来,近期推出的“民营经济31”对企业、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王自焘:铝材是年轻的绿色金属材料,新中国建国七十多年,中国铝加工从无到有也有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民企铝加工发展壮大,为中国成为全球铝加工第一大国作出了卓越贡献。
近三年的中美贸易战、房地产调控、新冠疫情等问题接踵而至,对铝加工产业这样的实体经济损伤也很大。一些民营铝加工企业的业务收缩情况很明显,特别是那些做传统铝材出口的企业,情况要更糟一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些民营不得已而倒闭,一些企业则主动选择了退出,当然更多的企业其实是在观望之中,信心不足的情况在业内也比较多。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央适时颁布“民营经济31条”,其中明确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对中国民营经济作出了清晰的肯定,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围绕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加强法治保障、优化涉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提出多条具体措施,进一步推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在“民营经济31条”的指导之下,以及后续还将出台的各类实打实的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推动之下,相信民营铝加工企业将会更好地发挥睿智、努力奋进、稳扎稳打,为推动中国铝加工产业“由大至强”,造福全体国民乃至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电话 | 暂无! | 手机 | 暂无! |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
电话 | 暂无! |
---|---|
手机 | 暂无! |
联系人 | 暂无! |
地址 | 暂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