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上海 | 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
2020年08月03日 16:43:00
|
48650 浏览
|
7月1日起,新版上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

  上海

上海 | 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png

  应对内涝风险、人口老龄化等城市问题,新版《标准》在设计规范上进行完善。

  7月1日起,新版上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获悉,今年上海新建民用建筑,将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低碳发展实践区、重点功能区域内,新建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的比例不低于70%。

  应对内涝风险、人口老龄化等城市问题,新版《标准》在设计规范上进行完善。比如,用地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建筑与小区项目,应进行海绵城市设计。又如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全龄化设计。在建筑出入口、门厅、走廊、楼梯、电梯等室内公共区域中,与人体高度接触较多的墙、柱等公共部位,阳角均采用圆角设计。

上海 | 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png

  近年来,上海绿色建筑正在快速生长。2019年,上海共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47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390.97万平方米。超过1780栋公共建筑,安装用能分项计量装置,与能耗监测平台的数据联网,覆盖建筑面积达8236.1万平方米。全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3444平方米,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技术有很大提升。

  如今上海处处可见绿色建筑。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设计之初就确立绿色建筑方向,应用了双层幕墙、空中花园、屋顶风力发电等绿色元素。全楼一共有40多项绿色节能技术。上海自然博物馆,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冬天采暖主要利用土壤能源,大大降低能耗,节约运营成本。

上海 | 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png

  绿色建筑越来越多,也引发专家关注。“绿色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仍需因地制宜。有的建筑采用不适合自身的绿色技术,就会造成二次浪费。”在7月2日举行的建筑节能宣传周暨绿色发展新技术交流中,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限公司集团资深总建筑师车学娅表示,打造绿色建筑,并不是用的绿色技术越多越好。“要重视技术集成,而不是技术堆砌,让整体发挥最大效益”。

  车学娅表示,绿色建筑要重视前期设计。顺应自然界的阳光、雨水、风力、气温、湿度等自然资源,少耗能或不耗能。同时根据自身建筑特点,考虑建造成本和交付使用后的运营成本。

上海 | 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png

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G/TJ08-2090-2020发布

沪建标定〔2020〕135号

  为积极践行“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推动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市住建委于2019年7月组织开展我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修订工作。近日,修订工作顺利完成,市住建委批准《标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成为2019版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后的首部地方评价标准。

  《标准》由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共同主编,参编单位包括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单位。

  标准特色

  作为建筑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应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次《标准》修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期绿色建筑核心理念,充分调研了国内外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发展和实践经验,总结了本市气候资源条件和城市建设发展特征,构建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绿色性能指标。

  修订工作重点围绕绿色建筑指标的适用性、地方特色的体现性、评价方法的操作性开展,并兼顾性能提升和用户感知。性能提升方面,标准强化了相关标准规范、管理要求,在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的基础上,突出了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对立体空间开发、利废建材应用、能源高效利用、智慧信息集成等方面的需求特征;用户感知方面,强化了设施安全耐久、人员健康舒适和环境生活便利等内容,增设了设施可靠、人车分流、水质保障、健身场地、车位配置、充电设施等评价指标。

  作为推动建筑运营效果体现的重要抓手,《标准》提出竣工评价和运行评价合理兼容但适度差异化的操作要求,对接了本市绿色建筑财政扶持政策,从而更有效地保障绿色建筑性能的实现。

  标准价值

  《标准》的修订颁布吸收了建筑科技发展的新技术新理念,将进一步凸显上海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和引导方向,促进和保障建筑使用者身体健康,提升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获得感,并进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健康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市建筑业“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铝加网”的文章,版权均属铝加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铝加网(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铝加网。铝加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