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6·18年中大庆中,阿里启动了首届“天猫6·18超级粉丝狂欢节,粉丝经济成了电商提高用户黏性的着力点。如今,随着门窗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让用户时不时地都想打开自家公众号,关注自家的产品与动向,成为门窗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粉丝的忠诚度与高黏性,让各路资本开始重视粉丝经济效应。
电商的营销与发展,已经从流量经济转向粉丝经济
从去年开始,各家电商纷纷签约娱乐明星,通过明星的加盟来加强电商平台与粉丝的互动和参与感,以提高年轻消费者的黏性。例如,周杰伦签约唯品会CJO首席惊喜官,韩国歌手黄致列入职步步高旗下跨境电商云猴全球购,成为“全球首席买手”。
回看刚刚过去的年中6·18大促,一直对6·18不太热衷的阿里巴巴,也在今年启动首届“天猫6·18超级粉丝狂欢节”。阿里方面表示,正是预测粉丝经济这一消费趋势的巨大转向,在阿里体系内,淘宝打造网红经济,天猫则重塑粉丝经济。今年6·18期间,借助目前的网络直播形式,苏宁也玩起了粉丝经济。网红孔垂楠在苏宁慈云寺店与粉丝直播互动,短短45分钟就引发4万粉丝围观,15万多人点赞。由孔垂楠示范购买的美图M6手机,3秒内就被粉丝通过苏宁易购移动端抢光,创造该类手机销售纪录。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商的营销与发展,已经从流量经济转向粉丝经济。如果说,在PC端促销讲究玩花样,移动端促销讲究的则是对粉丝的维护。电商专家鲁振旺认为,与过去依托砸墙抢夺流量不同,当下电商以粉丝为核心,都在致力于打造忠诚的粉丝社群体系。
粉丝黏性高、推广成本低,各路资本纷纷瞄准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零售企业的粉丝经济雏形可以说源自早期的会员运营。苏宁认为,企业通过对会员的精准分析,通过产品、服务等不断强化用户的企业认同感。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用户的消费价值观,已经从原先单一的产品消费过渡到情感消费。在各种颠覆性新品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仅靠产品本身的特点,很难再唤起用户的购买欲望。用户不仅需要产品带来的差异化“体验”,更需要有相同趣味的人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正因为如此,一些中小企业到电商平台开店,与电商平台高企的流量成本相比,这些小微企业更倾向于粉丝经济。”鲁振旺说,因为经营好粉丝经济,就是营造好了自身的流量市场,与流量经济相比,粉丝经济用户黏性高并且推广成本低。
天猫客户端负责人蔡勇在介绍天猫APP发展策略时曾宣布,2015年天猫APP主要打造品牌旗舰店,希望用户打开天猫,就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品牌旗舰店的阵地。2016年,将在此基础上升级为品牌旗舰战。“这就意味着,商家在天猫平台不仅是卖货,而是在天猫客户端上可以充分地与自己的消费者和粉丝进行互动,将销售经济转变为粉丝经济。”
门窗企业如何定位与维护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的定位是运营粉丝经济的根本。互联网观察人士刘兴亮认为,过去以小米、凡客为代表的“草根经济”,随着当下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粉丝的定位与粉丝价值观的脱节,导致类似上述两家之类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日子都不如以往好过。所以,门窗企业在应用粉丝经济的时候,找准定位很重要。同时,企业应该根据粉丝的特点,适当调整自身定位,并回归本质做好产品,才能让粉丝经济更为长久。
关于粉丝经济在制造领域的发展,专业人士表示,企业不应该一味只顾吸引眼球,应该做得专注一些。比如,某企业是一个运动品牌,那就应该找准用户群,发现自己的用户到底在哪里。去贴吧、微信、朋友圈等不同社群,找相同定位的网红,与产品本身有相同价值观念的知识产权,做一些营销玩法。同时,这家企业还要维持长期持续性的话题。用互联网的话来说就是要迭代产品。
另外就是要结合社会热点,有新意。可以说,国内今后的粉丝经济会逐渐趋于精品化、更注重知识产权。粉丝经济在门窗行业中,能够让企业实现用户再开发和进化升级。不过,不管现在还是未来,粉丝经济所代表的社群电商,都不会成为大的电商模式。“但这种模式却成为一个很好的推广渠道,适合一些小而美的产品。”粉丝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交电商的目的类似,都可以提高和用户的互动频率,吸引路人转换成为实际消费者。
国内当下粉丝群体的特点有浮躁、用户基数庞大等基本特点。门窗企业涉足粉丝经济,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用户对商品的黏性普遍较弱,而用户对人的黏性却比较高。粉丝经济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和用户的互动频率,吸引路人转换成为实际消费者。不过,这种模式是否长久,还需经受时间的考验。